• 其他栏目

    王方玉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法学博士学位
    • 所在单位:法学院
    • 在职信息:在岗
    • 其他任职:研究员
    • 学科:经济法学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一、姓名及简介

    王方玉,男,1979年出生,法学博士;教授;兼职律师。

    二、教育背景

    1.法学学士:兰州大学,2001年

    2.法学硕士:南京大学,2004年

    3.法学博士:南京大学,2010年

    4.博士后研究经历:吉林大学,2013-2017年

    5.境外访学:辅仁大学,2017年

    三、研究领域

    权利理论;立法原理;司法原理

    四、代表性成果

    (一)学术论文

    1.《真实地面对农村与农民——读<我向总理说实话>》,载《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11期。

    2.《中国农民权利保护途径及其成因分析》(第一作者),载《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3年第3期。

    3.《行政法与诚信原则》,载《行政与法》2003年第3期。

    4.《诚信与公法关系探讨》(合作),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环境防卫权辨析》,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哲学基础》,载《南京大学法学探索》(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编),2006年第1期。

    7.《法理学教材写作风格的创新》,载《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下半月刊。

    8.《法律价值与体育精神的契合——兼论法律价值对体育精神的推进》,载《体育与科学》(CSSCI)2007年第1期。

    9.《从马德里准则看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基本原则》,载《新闻记者》2007年第3期。

    10.《权利保护视野下的体育法制建设》,载《体育与科学》(CSSCI)2007年第5期。

    11.《论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缺陷及其完善》,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2.《论经济自由向经济权利的扩展性变迁》,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CSSCI来源集刊),2007年第2期。

    13.《论我国法理学教材的弊端与改革》,载《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14.《利益多元与公民权利保护论纲》(第二作者),载《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3期。

    15.《少数人权利保护的理念与制度模式》,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6.《权利的内在悖论与平衡交易》,《甘肃政法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2009年第2期。

    17.《论消费者受教育权的直接义务主体》,《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8.《国际体育比赛对国际人权事业的推进作用》,载《体育与科学》(CSSCI)2009年第1期。

    19.《论善治对人权的促进与阻碍作用》,载《北方法学》2009年第3期。

    20.《论单向度社会监督的不足与公民权利的合作实现》,载《兰州学刊》(CSSCI扩展版)2009年第5期。 

    21.《论权义复合型宪法规范的矛盾及改革方向》,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2.《控烟行动中的权利冲突与交易式解决》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3.《中国法治化路径及其内在悖论》,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4.《国家赔偿法:让公民共享正义》,载《人民与权力》2010年第7期。

    25.《经济社会权的兴起原因与价值理念分析》,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6.《论闽南文化特质及对闽南地区法治建设的影响》,载《集美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7.《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性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载《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28.《论立法过失的基本内涵》,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CSSCI集刊),2012年春季号。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9.《论人权的反抗性与现实性的平衡》,载《人权》2012年第5期。

    30.《利他性道德行为的法律激励》,载《河北法学》(CSSCI扩展版)2013年第5期。

    31.《论在职法律硕士培养中的理论教学》,载《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32.《中国式法律思维探析》,载《河北法学》(CSSCI扩展版)2014年第5期。

    33.《论善治指标在足球改革中的应用》,载《体育与科学》(CSSCI)2015年第4期。

    34.《“青天”维权的批判分析》,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6年第2期。

    35.《论孟德斯鸠的消极自由法治观》,载《楚天法学》2016年8月第4期。

    36.《社会治理语境下国家立法与社会行为的改变》,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7年第2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

    37.《论我国立法过失的主要形态及解决路径》,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17年第3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38.《论洛克的反抗权理论及其流变与影响》,载《人权研究》(第18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CSSCI集刊)

    39.《移动互联网时代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架构》,载《中国司法》(第三作者,2018年第1期。

    40.《公民体育权利供给的空间解析》,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8年第3期。

    41《权利的内在伦理解析——基于新兴权利引发权利泛化的思考》,载《法商研究》(CSSCI)2018年第4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2.《法律赋能与残疾人非竞技体育权利的保障》,《体育文化导刊》(CSSCI)2018年8月第8期。

    43.《地方立法前评估的内涵与主体模式解析——基于对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借鉴》,载《西部法学评论》2018年第6期。

    44.《新兴权利司法推定:表现、困境与限度——基于司法实践的考察》,载《法律科学》(CSSCI)2019年第2期。本文被《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5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45.《论法教义学在法律方法中的应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CSSCI扩展)2020年第2期。

    46.《规则正义与亲情正义的冲突与调和——基于亲情案件引发舆论争议的思考》,载《北方法学》(CSSCI扩展)2020年第2期。本文被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

    47.《新兴权利司法证成的三阶要件:实质论据、形式依据与技术方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2021年第1期本文被《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转载。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48.《澳门特别行政区国情教育的法治化推进》(第二作者),载《澳门法政杂志》2021年第1期。

    49.《法律父爱主义语境下立法过失的生成与纾解》(第二作者),《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22年第3期。

    50.《自然、法律与社会:新兴权利证成的三种法哲学路径——兼驳新兴权利否定论》,载《求是学刊》2022年第3期。

    51.《从地方到中央:我国华侨权益保护立法路径探析》,朱羿锟主编:《侨务法论丛》(2022年卷·总第二卷),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二)出版的著作

    1.《经济法》(参编教材,陈婉玲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2.《经济权利多维透视》(专著,27万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3.《法理学导论》(华侨大学澳门法学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4.《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研究》(专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研究成果,23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普法读物《婚恋交友安全防范手册》(编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年版。

    6.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程:《中外法治文明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三)其他文章

    1.《宽容需要广博精深的根基》,载《华侨大学报》2004年10月5日;《<反分裂国家法>中的和平精神》(2005年3月22日);《两篇海报的随想》(2006年1月10日);《论法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2006年4月18日);《书法练习中的心理素质培养》(2007年1月2日);《法科新生如何入门法学》(2008年9月16日)。

    2.《写信的年代》,《江南时报》2005年6月1日;《十运会带给我的“特权”》,《金陵晚报》2005年10月24日第10版;

    3.《法学院学生的职业思维》,载《检察日报》(法学院版)2008年3月16日。

    4.《犹太人的傻瓜幽默与对法律的嘲讽》,载《方圆》2011年第16期。

    《铜钱与司法》,载《方圆》2011年11月上旬刊。

    《这些年,那些垮塌的桥梁》,《方圆》2012年9月上旬刊;

    《腐败的公众推动力》、《邹恒甫爆料与言论自由的边界》,载《方圆》2012年9月下旬刊

    5.《言论自由的边界与大学的名誉权》,《检察日报》2012年10月26日。

    6.《港澳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与借鉴意义》,《福建日报》2017年6月13日。

    五、主要课题

    1、2009年华侨大学社会科学项目:“经济权利的社会根源与内在理念研究”。

    2、2010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立法过失研究”。

    3、2012年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法治、善治与人权保障研究”。

    4、2012年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研究”。

    5、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研究”。

    6、2015年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个人项目:“立法过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7、2016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地方立法前评估机制研究”。

    8、2016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权利的内在道德与新兴权利的形成机制研究”。

    9、2019-2021中国侨联项目,“从地方到中央的统合——我国华侨权益保护专门立法的路径选择”。

    10、2020年福建省委统战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统战工作法制体系的构建”。

    11、2020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第三方参与设区市地方立法后评估研究”。

    12、2020年华侨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案例型、互动型、双语型《法理学专题》精品课程”。

    13、2021年度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华侨大学)专项课题:“我国家庭教育地方性立法的立法后评估与发展趋势”。

    14.2021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地方立法中的贯彻研究”。

    15.2022年华侨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关联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16.2022年度国家法官学院课题:“涉侨权益司法保护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

    17.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新兴权利的生成与证立”。

    六、获得奖励:

    1.2009年《闽南文化特质与闽南地区法治进程关系略论》一文获得泉州市政法征文比赛一等奖。

    2.《经济权利的多维透视》一书获得2010年“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12年华侨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4.《论立法过失基本内涵》一文获得2013年“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法理学导论》一书获得2013华侨大学第七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6.《法理学导论》系列教材2014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2019年荣获华侨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

    8.2023年获得第三届东南法治论坛征文三等奖。

    七、部分学术兼职

    1.华侨大学中华文化讲堂主讲嘉宾

    2.泉州市司法局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

    3.泉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4.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理事

    5.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

    6.福建省法学会常务理事

    八、参与的部分地方立法

    1.2013年参与起草《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2.2017年参与修订《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福建省科技普及条例》等。

    3.2018年以来参与起草《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泉州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泉州市动车站区域综合管理办法》等。


    论文成果

  • [1]论我国立法过失的主要形态及解决路径.江苏行政学院: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

  • [2]国家立法与社会行为的转变.暨南大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 [3]公民体育权利供给的空间解析.XXXX: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新),2017,

  • [4]论孟德斯鸠消极自由法治观及其启示.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人民出版社:楚天法学,2015,

  • [5]论善治指标在足球改革中的应用.体育与科学,2014,

  • [6]“青天”维权的批判分享.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 [7]中国式法律思维探析.河北法学,2013,59-64.

  • [8]论立法过失的基本内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1,

  • [9]论人权的反抗性与现实性的平衡.中国人权研究会:人权,2011,

  • [10]利他性道德行为的法律激励——基于富勒的两种道德观念.河北法学,2012,

  • [11]论立法过失的基本内涵.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

  • [12]控烟行动中的权利冲突与交易式解决.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

  • [13]中国法治化路径及其内在悖论.江苏警官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

  • [14]经济社会权的兴起原因与价值理念分析——兼评我国经济社会权的保障.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75-81.

  • [15]论闽南文化特质对地区法治建设的影响.集美大学:集美大学学报,2010,108-113.

  • [16]论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立法中的几个特殊问题.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