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官网  English 
杨少涵
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5-07-01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入职时间:2011-06-30

在职信息:在岗

学科:

中国哲学

学术荣誉:

2017 当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手机版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中庸哲学研究

点击次数:

出版单位: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简介:本书系统论证了儒学内化发展中的《中庸》哲学思想。 本书认为,孔子的心性之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心学”与“情学”。心有认知和良知两种功能,人有感性情感和道德情感两种情感。加强礼的学习和认知以规约培养感性情感,或者按照良知之心和道德情感行动,都可以成就道德。孔子之后,按照前者成就道德的是儒学之外化,其集大成者是荀学;按照后者成就道德的是儒学之内化,其集大成者是孟学。 儒学内化就是道德情感与良知之心内化为天命之性,成为道德实践的内在本体和形上根据。《中庸》作为思孟学派的早期作品,承担着为儒学建立道德本体和寻找道德终极根源的形上课题。在这两个课题中,道德情感都具有本质的意义,所以《中庸》初步建立起来的儒家形上学可以说是一种情感形上学。但《中庸》只完成了道德情感的内化,良知之心的内化是由孟子完成的。 宋明时期,孔子的“心学”得到充分发展,孔子的“情学”却隐而不彰。理学两派都属孔子的“心学”,朱子是孔子“心学”之认知派,陆王是孔子“心学”之良知派,两派的分歧是孔子“心学”内部的论争。直到明末刘蕺山,才重新认识到道德情感的重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思孟学派心性情为一的义理结构。

著作类别:专著

出版社级别:一类出版社

ISBN号:978-986-322-376-4

是否译成外文:

字数:450000

出版日期:2012-12-09

第一作者:杨少涵

泉州校区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邮编:362021
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