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课题组全体成员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泉州,对当地特有的石结构建筑进行考察和调研。由于闽南地区石材资源丰富,开采方便,很多村镇都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将其大量用于建筑中,就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石结构建筑。本次我们主要参观了崇武古城、石结构房屋加固(国家示范工程)、东西塔和洛阳桥。
课题组先来到了惠安崇武古城,古城全系石构,是我国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海滨石城之一。位于崇武古城城门外的一些小巷子里,能看到十分密集的石结构房屋,这些不同年代的石筑民居透出了岁月的斑迹,也构成了泉州沿海居民住宅的独特风貌。
图1 崇武古城合影
由于闽南地区的石结构房屋建造的年代大多较为久远,其抗震性能存在很大隐患。因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和抗震防灾技术,以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课题组成员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和导师讲解,了解了很多新型加固方式与技术,也对课题组现有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位于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东塔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塔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塔最初都为木质塔,在经历多次毁坏后,宋朝时期重新修建,先是易木为砖,再到易砖为石,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千百年来,东西塔历经地震、台风的考验仍屹立至今。
图2 东西塔合影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交通就是经济的命脉,铺桥修路是历史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建设。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地少。为了使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交通畅通无阻,闽南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石桥,其中,以洛阳桥最为著名。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全长1188米,宽4.65米,是一座用花岗岩筑成的石梁石墩桥,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图3 洛阳桥合影
通过本次石结构之旅,不仅增进了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也领略了当地的石结构建筑文化,对后续课题研究方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叶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承志学者。现任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获评华侨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从事结构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泉州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60篇,1篇论文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年度出版奖。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等;多次指导本科生获得华侨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曾参与中国尊大厦(528m)巨型柱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与评估、传统石砌农房绿色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要工程实践。获华侨大学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华侨大学优秀班主任,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所带领的研究生课题组关注前沿科研领域,致力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多名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曾获全国高校土建类学科(专业)优秀学位论文、华侨大学研究生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等,并在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FYI:课题组每年接收3-4名研究生,欢迎关注和咨询。
微信:qzyeyong
邮箱:qzyeyong@126.com
【课题组部分合影】
本科生指导交流合影:
研究生毕业合影:
试验研究合影:
团建活动合影:
邮编 :
传真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