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学科:结构工程
2025年10月17日,由课题组撰写的论文《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柱偏压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被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权威期刊《建筑结构学报》正式录用。该论文由硕士生董思涵为第一作者,叶勇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博士生姜航、硕士生陈志新作为共同作者参与完成。
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优势,为直接利用海水、海砂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20根试件开展加载试验,系统分析了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短柱在偏心荷载下的力学性能,重点考察了荷载偏心率与混凝土强度等参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试件主要呈现整体弯曲破坏与钢管局部屈曲两种形态;在不同偏心率下,其破坏模式与普通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试件相近,塑料衬层对破坏形态影响不显著。随着荷载偏心率增大或混凝土强度降低,试件的偏压承载力逐渐下降,变化规律与普通试件基本一致。
基于试验,研究进一步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揭示了钢管、塑料内衬与核心混凝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内力分配规律。最终,在现有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短柱的偏压承载力设计公式。
本研究成果为该类构件在偏心受压工况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设计参考,对推动海洋资源在土木工程中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文:董思涵)
叶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闽江教育领军人才”闽江学者、华侨大学承志学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现任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获评华侨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华侨大学优秀班主任、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从事结构工程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及技术创新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泉州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70篇,1篇论文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年度出版奖。参与中国尊大厦(528m)巨型柱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与评估、传统石砌农房绿色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要工程实践。
承担博士生课程《高等结构设计理论》、硕士生课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本科生课程《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事故分析处理》等教学工作,并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获华侨大学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4名本科生获得华侨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主持或参与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华侨大学课程知识图谱建设立项项目等。
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立项和竞赛活动。带领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
所带领的研究生课题组关注前沿科研领域,致力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多名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高校土建类学科(专业)优秀学位论文、华侨大学研究生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等,并在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FYI:课题组每年接收1-2名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3-4名硕士研究生,欢迎关注和咨询。
微信:qzyeyong
邮箱:qzyeyong@126.com
【课题组部分活动合影】
本科生指导交流合影:





研究生毕业合影:




试验研究合影:





团建活动合影:





邮编 :
传真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