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学科:结构工程
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由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第九届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在厦门圆满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高校、设计院所及企业的近3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筑结构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发展方向。作为承办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全程参与了本次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为会议的成功举办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会议筹备与举办期间,课题组同学积极参与会务组织、嘉宾接待、会场协调、技术支持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服务态度,保障了会议各环节的顺利推进。从注册签到到会场管理,从设备调试到学术报告支持,同学们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展现课题组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团队协作能力。
开幕式上,华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辉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华侨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土木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会议期间,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任庆英、肖从真、陈彬磊在内的2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高水平主题报告,内容涵盖智能建造、城市更新、抗震与减隔震技术、装配式建筑等多个热点领域。我院刘阳教授、苏世灼教授、涂兵雄副教授、刘洋副教授、Syed Humayun Basha副研究员也分别在会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叶勇教授担任了14日下午的会场报告主持人。
在闭幕式上,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雪琴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闭幕辞,她对所有参会嘉宾、协办单位及会务人员表达了诚挚谢意,并特别肯定了志愿者团队在会议中的辛勤付出。她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合作与友谊的桥梁,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深化与各单位的协同发展。
通过参与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服务,课题组同学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也提升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

部分组委会工作人员和课题组志愿者合影
叶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闽江教育领军人才”闽江学者、华侨大学承志学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现任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获评华侨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华侨大学优秀班主任、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从事结构工程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及技术创新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泉州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70篇,1篇论文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年度出版奖。参与中国尊大厦(528m)巨型柱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与评估、传统石砌农房绿色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要工程实践。
承担博士生课程《高等结构设计理论》、硕士生课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本科生课程《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事故分析处理》等教学工作,并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获华侨大学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4名本科生获得华侨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主持或参与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华侨大学课程知识图谱建设立项项目等。
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立项和竞赛活动。带领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
所带领的研究生课题组关注前沿科研领域,致力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推进课题研究进展;多名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高校土建类学科(专业)优秀学位论文、华侨大学研究生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等,并在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FYI:课题组每年接收1-2名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3-4名硕士研究生,欢迎关注和咨询。
微信:qzyeyong
邮箱:qzyeyong@126.com
【课题组部分活动合影】
本科生指导交流合影:





研究生毕业合影:




试验研究合影:





团建活动合影:





邮编 :
传真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