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官网 EN
周碧华
教授
个人简介
/ Personal profile
暂无内容
返回首页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次数:
出版单位:
经济日报出版社
简介:
与私人部门不同,公共部门没有清晰的产权结构,且产出难以观测、任务难以量化,这些特征使得公共部门激励契约的设计非常复杂和困难。激励契约与生俱来的不足常常引导代理人的行为偏离了委托人期望的方向。此外,与西方公共部门不同,我国公共部门与政治体制有密切关系。西方社会背景下研究的公共部门激励理论未必能够解释我国公共部门的独特现象。因此,就理论层面而言,需要对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就实证层面而言,需要探讨和研究我国公共部门实践中的激励扭曲现象。本书尝试从理论上系统解释公共部门激励扭曲现象及其成因,测量方法及其操作,并在中国公共部门中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公共部门激励是公共部门管理的核心内容。识别和测量激励中的扭曲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扭曲源于激励机制本身,是激励契约可能导致的代理人行为的偏离现象。它不仅直接造成代理人行为偏离委托人期望目标的组织低效率,而且可能导致代理人在多种可选择行为中的博弈会给组织带来隐藏风险。公共部门的任务、产出、代理人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等特征都可能导致激励扭曲,首先公共部门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当不同任务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各个任务的激励强度不同或者契约未对所有任务进行激励时,代理人选择的努力方向可能偏离委托人期望。其次,在公共部门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不同委托人为争夺代理人时间和精力而进行的博弈或者代理人之间合作的团队绩效难以得到激励时都可能导致代理人行为偏离委托人期望。再次,公共部门在产出难以观测情况下,无论采用近似量化指标、相对绩效评价法还是主观评价法,都可能因为难以准确将组织目标产出写入契约而产生激励扭曲。最后,一些公共部门大量存在自我激励型员工,这些员工的偏好特征以及内在激励的挤出效应,都可能在组织只实施物质激励和激励强度不当时导致激励扭曲。
著作类别:
专著
出版社级别:
一类出版社
ISBN号:
1960-1232
是否译成外文:
字数:
240000
出版日期:
2016-12-05
第一作者:
周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