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手机版 |华侨大学官网
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个人简介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党支部成立于2013年3月,是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党支部现有党员10人(含预备党员1人),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党员6名,女性党员3名,9名党员为博士学位,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课题组成员:

【1】郭子雄,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理工科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他省部、市级科技奖10余项。发表论文22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00余篇。获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的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刘阳,1982年1月出生,山东昌乐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选拔类),省杰青项目获得者。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现代石结构和村镇防灾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多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3】黄群贤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于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HKUS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半年,201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一年。兼任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福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型结构体系、结构性能评定与分析、计算力学与仿真分析、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研发、村镇综合防灾、高等结构实验方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荣获多项国内外知名学术奖项,在工程抗震防灾领域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已发表SCI 和EI 收录论文60多篇。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部,获批发明专利近20余项。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英国土木工程协会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Prize,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学术奖项,学术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4】胡红松浙江省慈溪市人,1986年9月出生,现为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B类)。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基金和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Engineering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和《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5】侯炜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系主任,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浙江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徐世烺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滕锦光院士)。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会员,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会员,中国建筑学会新材料及新型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合材料(FRP)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新材料及其结构应用、组合结构、结构抗震加固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Composites: PART B-ENG、Composite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8项。

【6】高毅超,男,1985年出生,福建厦门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结构静动力响应分析、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比例边界有限单元法。

【7】梅真男,1983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特别是结构智能控制与结构随机最优控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大多被SCI、EI收录。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5项,目前获授权专利10多项。

【8】叶勇男,1983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特别是结构智能控制与结构随机最优控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大多被SCI、EI收录。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5项,目前获授权专利10多项。

【9】刘小娟,女,1985年8月出生,福建泉州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和现代石结构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获评2018-2020年度华侨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10】张艺欣,女,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抗震性能评价与结构高效数值模拟方法等方向的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两本。

【11】黄婵,女,团队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