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 讲师(高校)
性别:女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办公地点:机电与信息实验大楼A618 —(左侧间)
电子邮箱:
在职信息:在岗
简介
2021年6月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王琳教授)
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学(联合培养博士,导师:Jun Chen教授)
2019年7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暑期学校(CSCIT 2019)
2021年7月起担任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
数据压缩(Data compression)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AI智能通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AI图像处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age processing)等
学术兼职
目前为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电子与信息学报》等领域权威期刊,以及部分 IEEE 国际会议的审稿人。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移动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研究生课程:《纠错码原理》
(注:欢迎拟报考的 [2023年9月入学] 有志于科研的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本科生导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我联系!欢迎对无线通信、信息论、机器学习以及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发送简历到邮箱:liusy@hqu.edu.cn)
附注: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相关理论 / 技术指导;给予一定的助研补贴福利(如: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将给予额外奖励),欢迎优秀学子加盟。
(生活/学习/科研)对学生的要求
基本要求:身心无恙 ≈ 阳光+自律+勤奋(劳逸结合)+坚韧
具体要求:
1. 软实力:善于思考,乐于钻研,脚踏实地,主动进步,不轻言放弃(基本要求)
2. 硬实力:编程能力较好 + 写作水平较高 + 数学功底较扎实 + 英语基础较强 + 相关基础知识(弹性要求)
关于如何规划做课题的“研究生涯”,务必阅读:
1. 给新入课题组学生的一封信(https://www.sohu.com/a/165124313_185816)
2. 做研究的赫曼法则(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099644.html)
3. 研究期间该懂的47件事(https://www.sohu.com/a/365490287_808513)
项目经历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中继传输模型下的混沌空间调制超宽带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编号:6167139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超宽带医学图像传输的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编号:61271241。
(3)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字图像的羊绒与羊毛鉴别系统的研究,编号:NZ14047。
(4)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态牛奶产品质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机理与方法研究,编号:NZ1103。
(5) 项目子课题:BP神经网络在音乐分类中的应用。
近几年主要学术论文("*"为通讯作者)
[1] S. Liu, L. Wang*, J. Chen, and S. Hong, “Joint Component Design for the JSCC System Based on DP-LDPC C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68, no. 9, pp. 5808-5818, Sept. 2020.
[2] S. Liu, C. Chen, L. Wang*, and S. Hong, “Edge Connection Optimization for JSCC System Based on DP-LDPC Code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8, no. 4, pp. 996-999, Aug. 2019.
[3] L. Wang, S. Liu*, C. Chen, Q. Chen. Overview of Low Power Data Link Algorithms Design for Industrial Internet——Necessity, Reality and Prospect of JSCC Design[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 42, no. 1, pp. 249-262, 2020.
[4] C. Chen, L. Wang*, and S. Liu, “The Design of Protograph LDPC Codes as Source Codes in a JSCC System,”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22, no. 4, pp. 672-675, Apr. 2018.
[5] Y. Liu, L. Wang*, H. Wu, and S. Liu, “Performance of Lossy P-LDPC Codes over GF(2),” IEE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c. 2020, pp.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