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性别:男
入职时间:1988-08-08
所在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
办公地点:泉州校区李克砌办公楼207室 /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1720室
电子邮箱:
在职信息:在岗
2025-01-29 202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9)
2008-07-09 主持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项目(2008-2010,经费10万元)
2024-10-01 2023-2024年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杰出贡献管理者(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颁授)
2018-03-19 华侨大学第九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5/7)
2023-12-01 华侨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固中华、绽放世界”:侨校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2)
2023-05-01 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美育+思政”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创新实践探索(排名第3)
2022-02-01 华侨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育人共同体: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3)
2021-11-01 2021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排名第2)
2020-12-01 2020年校级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中外文化经典”全英文系列课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排名第2)
2021-04-01 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会通中外”:基于新文科的全英商科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排名第3)
2020-11-01 华侨大学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阅读》)(排名第2)
2020-08-25 华侨大学第十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4/8)
2014-03-06 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5)
2015-07-02 华侨大学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
2009-04-09 华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人)
2008-06-25 华侨大学教学名师奖暨第八届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2-09-10 华侨大学2002年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0-10-09 华侨大学97-99年度优秀教师。
1996-07-01 华侨大学199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994-12-08 1993-1994年度华侨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校庆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2010年11月6-7日,华侨大学隆重庆祝50岁生日。庆典活动期间,全校上下卯足了劲儿,疯狂地投入这场史无前例、惊心动魄、盛况空前的活动。现将那些人、那些事儿采撷一二,以为纪念。
镜头一:庆典指挥部(李克砌纪念楼五层大会议室)
只见指挥部里坐满了人。工作人员个个紧盯着电脑屏幕,那种投入与疯狂,真有恨不得把整个头钻进电脑里去似的。在车辆调度中心一角,车队谢队长用他那独特的大嗓门在电话上一边指挥调度车辆,一边不断将一块块金嗓子喉宝往嘴里送,然后吸一口烟。旁边的小魏同志则不断指挥着身边工作人员不停地翻阅派车单,整个指挥部笼罩在弥漫的“硝烟”之中......
镜头二:办公楼走廊
从走廊来回穿梭的人们,个个火气十足。见到对方时,紧绷的都是苦瓜脸。耳边常常会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你你你,怎么搞的这事,名单都没有落实清楚,乱来!”“喂,你把这些东西给我送到XXX,快点!”……一听就知道火气特大。我仔细想想,是不是该给他们泡点莲子心或者苦瓜茶之类的降降火?秋天干燥,是火险高发期。真烧起来可不得了噢。呵呵。
镜头三:宴会厅(泉州酒店)
三楼有一间特大宴会厅。当我走进门一看:我滴乖乖,场面真是恢宏无比:那长方形的餐桌阵列,上面摆满了美味珍馐。只见贵宾们频频碰杯,有的埋头苦干,非常投入地欣赏者佳肴。贵宾方阵的一边,则是一个个圆形餐桌,依旧是高朋满座,人头攒动。觥筹交错之间,个个脸红耳赤。一排排服务生端着一盘盘美味佳肴,穿梭来往,好不热闹!真让我傻眼了。
二楼是工作人员就餐地点,安静得没有多少噪音。只见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围坐在一起,囫囵吞枣地往嘴里塞饭。学生志愿者还不时地露出幸福的微笑,陶醉地拍拍肚皮对着老师说“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耶,毕竟是五星级酒店耶,不一样噢”
镜头四:泉州酒店大堂
国际交流学院负责接待部分境外友好机构来宾,因此未敢有丝毫懈怠。这边刚听说楼上贵宾用餐完毕,那边就有人高喊“集合!”,然后大家把手往嘴角一抹,蹭蹭蹭地下楼,齐唰唰地分两边站立在大堂里,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翘首企盼着自己联络的贵宾到来,场面蔚为壮观。贵宾甫一出现,他们便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迎了上去,将自己紧盯的贵宾“绑架”到大巴车上,骄傲地对别人说“我的人找到了耶!”(听起来怎么就有点儿怪呢?)
镜头五:校庆晚会现场(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
英国伦敦金斯密学院副校长一行三人定于六日晚上10点乘动车离开。在他们的要求下,陪同人员答应让他们看一个小时的演出。本来计划9点钟就该出来乘车。可是左等右等还是不见人影。陪同人员急了,发短信催请,结果收到了客人央求的短信“再让我看5分钟,就5分钟好吗?”。在不断催促下,客人终于恋恋不舍地出来了,竖起大拇指连声说“Wonderful! Fantastic! It is really amazing!...”。
后记
校庆以辛苦而开始,以圆满而落幕。外界对此好评如潮,赞誉这次校庆规格高、成效显著(据说进账将近1个亿)。可是,在这个光环的背后,一群群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工作人员为此熬红了双眼,喊破了喉咙,跑断了腿,坐断了椅子(车队谢队长就是一个例子)。他们虽然着急,虽然大呼小叫,为的却是让庆典活动更加出彩,为学校争光。他们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分享着作为华大人的荣光,是不应该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本人也忙着参加外宾接待,所见有限,未能将所有精彩镜头收录其中,实为缺憾。本文虽然笔调略带诙谐,乃是为了体现这热闹非凡的盛典所蕴含的喜悦与辛劳,并由此向所有的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是为记。
(2010年11月9日于“秋实园”)
上一条:国际学院往事:办公室的故事(续)
下一条:国际学院往事:办公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