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员(社会科学)
性别:男
入职时间:1988-08-08
所在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
办公地点:泉州校区李克砌办公楼207室 /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1720室
电子邮箱:
在职信息:在岗
2025-01-29 202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9)
2008-07-09 主持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项目(2008-2010,经费10万元)
2024-10-01 2023-2024年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杰出贡献管理者(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颁授)
2018-03-19 华侨大学第九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5/7)
2023-12-01 华侨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固中华、绽放世界”:侨校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2)
2023-05-01 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美育+思政”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创新实践探索(排名第3)
2022-02-01 华侨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育人共同体: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3)
2021-11-01 2021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排名第2)
2020-12-01 2020年校级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中外文化经典”全英文系列课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排名第2)
2021-04-01 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会通中外”:基于新文科的全英商科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排名第3)
2020-11-01 华侨大学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阅读》)(排名第2)
2020-08-25 华侨大学第十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4/8)
2014-03-06 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5)
2015-07-02 华侨大学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
2009-04-09 华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人)
2008-06-25 华侨大学教学名师奖暨第八届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2-09-10 华侨大学2002年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0-10-09 华侨大学97-99年度优秀教师。
1996-07-01 华侨大学199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994-12-08 1993-1994年度华侨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新办公室的故事
【作者按】办公室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也可以是活泼有趣的。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办公室依旧发生着一件件有趣的故事,涌动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放假之余,特将过去半年里办公室发生的点点滴滴作一采撷回顾,权当是单调生活的调味品吧。
2011年9月6日,在李克砌纪念楼一楼蜗居一年的国际交流学院和校友处终于在兴奋和不舍中搬迁到杨思椿科学馆三楼和四楼上班,过上了“劳燕分飞”的悠悠岁月……
乔迁特写
搬家的那一天,大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七手八脚地将各自的物品拖到办公室里。俊杰依然当起了排头兵,手脚利索地将办公设施搭了起来。进军依旧是儒雅沉稳,不慌不忙地整理着自己的物件。由于在原来的办公室长时间过着昏暗的日子,因此,初来乍到的“移民们”好似过节一样的兴奋。甫一到达,大家便欢呼雀跃地在各个办公室转悠着。以前的室友如今却变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于是,初来乍到的人们便在三楼和四楼之间“上蹿下跳”着。依旧是当初爽朗的笑声,只是这时候多了一点“翻身农奴得解放”的豪迈。
校友处根基较深,所以分得的房产颇丰,自然游刃有余;而国际学院则被克扣了一间办公室,心里总是有不少的遗憾和郁闷。然而毕竟有了分开的办公室,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在教务处一溜的办公室边缘露出了“幸福”的笑靥,好似在高耸的山岩夹缝中盛开着一朵小花。作为兄弟,两个部门竟然都将办公室选在了紧邻WC的一侧。相视而笑之时,互相调侃、自我解嘲曰“这地方好,可以收门票,增加单位的财政收入和GDP!”,似乎多了一些“占厕为王”的霸气。话虽如此,日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行者从眼前晃来晃去而无可奈何。毕竟大家清楚,这种收费没有经过物价局批准,是属于“违规收费”,因此只好作罢了。
办公花絮
经过一段喧嚣与躁动之后,人们开始忙乎起来。两个单位的人们一时间还无法适应分离的办公生活,于是总会楼上楼下地串门。以前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时候,纪念品店的美清总是会在下班后悄悄地回到办公室,为大家清洗茶盘和茶杯。于是,过惯了“养尊处优”日子的人们一下子没了专人帮忙清洗茶具,苦不堪言。据说,校友处的茶盘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清理,竟然在潮湿的木头缝里长出了蘑菇!
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校友处终于发力了,铺天盖地地搞起了校友会活动。国际交流学院也四处打探,寻找合作伙伴。一时间,两个单位的来往少了,多了几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寂静。涂老大带着超级丹四处转悠,恨不得将华大以前毕业的校友悉数收入囊中。悉心经营的“华园印象(戏称“美国印象”)纪念品店”终于红红火火地运营了。国际交流学院也迎来了一批批的外宾,在“接客”中忙得不亦乐乎。两个单位在“打了鸡血”之后满负荷地运作着……
终于hold不住了。于是,校友处引进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达。这小伙子个不高,脑袋似乎被削尖一般、和着那尖耸的发型往上闯。虽然刚出道,可是稚嫩之中还是颇有几分老道。开始的几次联合聚会时,每逢别人和他敬酒,他立马端起一杯水,铿锵有力地说“我妈妈说喝酒不好,要多吃菜呢!”,好一个“听妈妈话”的乖孩子!说他乖也未必,人家可是一毕业就带着女朋友上岗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劝导,这小伙子终于有了不小的进步,也会端起酒杯,仰脖而饮了。看来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不逼自己一把,还不知自己有多么优秀呢”。
国际交流学院也向学校打了报告,增聘两名人员。经过一番严格繁琐的考核,两位新职员终于在国庆节后到岗上班了。这两位新成员的奇特之处在于:个子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大个子斯琼性格沉稳、处乱不惊;而小个子冰心则细心伶俐。两个女孩都是华大外语学院毕业的,因此一到位,便轻车熟路地忙乎起来。小个冰心做事细心且有条不紊,因此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把负责的几个项目做得顺风顺水。每次做外宾接待的安排,她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将程序检查一番。小个很懂礼貌,每次汇报事情总会先敲门,然后怯生生地问:“谢院长,有个事向您汇报……”,颇有职业风范。没事的时候,她也会跟大家一起说笑,有时候会歪着头、眯着小眼睛、笑嘻嘻地听着别人讲话。大个子斯琼却是风格迥异。她做事不慌不忙,一声不吭地在办公桌前忙乎着。遇到领导呼唤时,她会和小个冰心一同迅速地拿出笔记本和笔,蹭蹭蹭地跑到跟前,好一副随时准备记录的架势。大个子斯琼应该是属于“慢热型”那一类,刚来的时候愣是没能快速进入角色。几次布置事情让她做,她竟然站着愣了半天、一脸茫然地看着你,似乎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让人不禁有些担心。后来这种担心得到了释然——她逐步掌握了节奏,渐入佳境,也能独立开展工作了。平时她会在自己的办公抽屉里藏着一些糖品之类的零食,偶尔也可以看到她拉开抽屉,迅速地拿出一块糖塞进嘴巴,然后边嚼边忙活着(毕竟是女生啊!)。这种习惯导致的后果是:办公室里有了老鼠光顾,而她却频频惊呼,浑然不知自己才是“引鼠入室”的始作俑者!大个子自然有自己的优势,在2011年秋季的校运会上,她一人参加了两个项目(教工女子800米和400米),而且都把冠军悉数收入囊中,给学院体育运动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俊杰作为学院的元老之一,依然发挥着风风火火、神形碌碌的作用。他一边操办着三个办公室的后勤保障,同时身兼数职——留学生联合会(简称“榴莲”)秘书、支部委员和分工会委员。他发挥着自己的弹性,在多个角色中辛勤地“走穴”。有时候还要在两个校区之间穿梭奔跑。俊杰还是一位积极的“拍客”(据说他还是机关摄影协会会员呢)。无论大事小事,他总爱操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尽管是重复拍照),然后自言自语道:“哈哈,有图有真相!”;平时他也酷爱织围脖,即使是在往返两校区之间,他也会捕捉一些奇闻异事或者独特景象,然后传到微博上广而告之。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性乐观的他也开始变得淡定了些许。“唉,为情所困,莫滴办法!”
进军依旧是儒雅淡定。似乎是运气不佳。刚搬入时,他的办公室后墙一侧竟然渗水。请人做了几次勘察,终于弄清了是与其一墙之隔的洗手台给闹的。进军为人斯文、温文尔雅,只是有时候和俊杰凑一起合奏出的豪放笑声,才让人感悟出一点北方人的特质。他酷爱读书,善于分析历史和社会现状,常常以古论今,在围脖上发表观点连载。其观点新颖深刻,让人一读就感悟出其深厚的底蕴。读书之余,他还有一个兴趣爱好——钓鱼。曾有一段时间,他迷上了垂钓之乐,独自一人来到秋中湖畔,扮演者姜太公的角色。问起垂钓收获,他会浅笑而答“都是些小鱼,放生了!”。看来,垂钓之乐不在鱼而在于渔。这也许是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吧!
楼上的掌门人涂老大在新的办公场所开始发威了。经过一年的积淀,他终于品尝到“韬光养晦”之后的甜蜜了。这不,他竟然跑到澳洲把校友会搞起来了。让他回来带点礼品犒劳大家一下,他居然剪了一撮羊毛带回来安慰我。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钥匙挂件,后来才知道那竟然是袋鼠的膀胱做成的,OMG!涂老大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平时他拥有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红粉知己”,且老少兼有,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了。到了新办公场所以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常常有红粉知己光顾。有一回曾老板到其办公室说事,他竟然“重色轻友”,让老板在门外候着。老板的自尊心自然受到伤害,于是下楼来找我,将这一切抖了出来,大吐苦水。唉,莫滴办法,谁让人家是个少妇杀手呢!涂老大人脉广、做事灵活,因此做起事情来都是游刃有余。每当做决断时,他总会快刀斩乱麻,利索地把右手掌向内一捞,朗声说道“ta1 niang1 de3,管它呢!”让人听了忍俊不禁。好一个可爱的涂老大!
(未完待续)2012年1月14日
上一条:办公室的故事(重返国际学院)
下一条:国际学院往事:办公室的故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