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员(社会科学)
性别:男
入职时间:1988-08-08
所在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
办公地点:泉州校区李克砌办公楼207室 /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1720室
电子邮箱:
在职信息:在岗
2025-01-29 202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9)
2008-07-09 主持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项目(2008-2010,经费10万元)
2024-10-01 2023-2024年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杰出贡献管理者(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颁授)
2018-03-19 华侨大学第九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5/7)
2023-12-01 华侨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固中华、绽放世界”:侨校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2)
2023-05-01 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美育+思政”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创新实践探索(排名第3)
2022-02-01 华侨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育人共同体: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3)
2021-11-01 2021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侨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排名第2)
2020-12-01 2020年校级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中外文化经典”全英文系列课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排名第2)
2021-04-01 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会通中外”:基于新文科的全英商科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排名第3)
2020-11-01 华侨大学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阅读》)(排名第2)
2020-08-25 华侨大学第十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4/8)
2014-03-06 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5)
2015-07-02 华侨大学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
2009-04-09 华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人)
2008-06-25 华侨大学教学名师奖暨第八届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2-09-10 华侨大学2002年度教学优秀特别奖。
2000-10-09 华侨大学97-99年度优秀教师。
1996-07-01 华侨大学199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994-12-08 1993-1994年度华侨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办公室的故事(重返国际学院)
作者按:时光飞逝,自重返国际学院工作以来,不知不觉已过了一年多了。遥想十年前国际学院初创时期,我也曾写过三篇《办公室的故事》(连载),记录曾经的美好时光。而今重返国际一年多,经历了新旧合作伙伴交替,因缘际会,遂萌生续写之念,聊以素描之笔,记录这个美美与共的群体,以启未来。
学院团队长侯志阳院长是个年轻有为的学者,学问做得出彩,且善于把管理学原理活学活用。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A方案,B方案”,颇见章法。
副院长侯祥朝是典型的工科男,擅长发现问题,对文案提出修改意见。身为民主党派人士的他,常常对我说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可见政治觉悟非同一般。因为学院班子出现了两位侯姓院长,为了便于区分,我提议大家称他为“侯副”,他也乐于接受,因此,这个称呼就这样叫开了。
学院党政办主任温雅彬人如其名,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她从宣传部轮岗过来,很快便熟悉了新的业务。除了党政办工作,她还兼职做党委组织员。身兼两职的她,做事有条不紊,文笔好,起草各类文稿资料更是得心应手,做起党务工作也是毫不含糊,清清楚楚。她善于沟通协调,是学院的好管家。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柳晶晶,是一个典型的小女生。入职面试和初到学院时,一副怯生生、羞答答的样子,平时不多言语,就连吃起零食来,也是悄无声息。做起工作来却是不慌不忙、不作声张。很快,她便熟悉了交流项目的业务流程,做得顺风顺水。她还悄悄地掌握了音控投影设备,俨然成了会务设备小专家。每次看到她熟练地把那小投影设备推来推去,我不禁暗自发笑。
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韩旭颇有才气,且人如其名,为人谦逊含蓄,颇具定力,处事认真笃定,不骄不躁,不慌不乱。他勤勤恳恳地把学生工作和支部党务工作打理得有条不紊。性情温和细腻的他,抗压力不错,行事不冲动,待人有礼有节,人缘自然也很不错。行保辅导员吴清清虽然年轻,但处事不惊不乱。每次看到她,都是笑脸相迎,极具亲和力,很受学生的喜爱。
全英教学部主任陈怡,从国际处换岗而来。一开始不太熟悉教学事务。可是办事认真踏实的她,虚心学习,善待团队成员,很快进入角色,和她们团结协作,把庞杂的教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教学秘书郭寅梅在国际学院多年,深谙教务工作。性格直爽的她,做事干脆利落,说话也是快言快语。她用心培养的孩子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好,还会编程,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偶尔一得闲暇,她会泡杯茶或者咖啡请我们品尝。和她同一办公室的钟华老师性格腼腆,平时不多言语,一门心思地处理教务。偶尔喊她喝杯茶休息一下,她也就呡一口,又继续忙乎起来。虽说她不爱说话,可是办事认真执着,写起文章细腻独到,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曲,这些都是侧面了解到的。三位女同胞天天泡在办公室忙活,我只好偶尔找个喝茶的借口去打搅一下,跟她们唠嗑唠嗑,迫使她们劳逸结合地工作。
叶泉鹏老师是泛华学院的创始人之一。2020年泛华学院与国际学院合并之后,他一如既往地用心经营着原有的交流项目,做得顺风顺水的;同时还腾出时间和精力,积极为学院挖掘拓展项目,为学院与青山国际的合作牵线搭桥。身兼学院工会委员的他,极尽努力地开展工会活动,为活跃学院教工的业余生活默默地工作着。
院办原主任陈俊杰虽说年轻,却算是学院元老了。在我重返国际学院的初期,他自然也是旧情不忘,依然如故、勤勤恳恳地忙里忙外,把学院办公系统打理得井然有序。只是半年后干部轮岗,他选择离开学院,到教务处另谋新就。我们在不舍之中,成全了他的心愿。
全英教学部原主任张进军也是学院元老之一,为学院的教学管理立下汗马功劳。他平时喜欢煮白茶请我品尝,我觉得平淡如水,他却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好有人生哲理啊!他生性谦恭儒雅温和,喜好读书思考和钻研。十年前就萌生了当专业老师的强烈念想,且矢志不渝,后来成功转为教师系列,带着执着追求到马院教书去了。已具副高级职称的他,相信日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
这是个精彩团结的集体。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各自的风采和努力,为国际学院续着写新的篇章,成为国际学院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后记:去年年底,学院新进了一位辅导员李岩。初来乍到,暂且按下不表,待后续写。
(2022年3月写于杨思椿科学馆517办公室)
上一条:外语学院往事:冠豸山游记
下一条:国际学院往事:新办公室的故事